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书法一直贯穿并影响着江西的历史和现在。碑碣石刻,墨迹名作,书法名家,历历可数,江西书法最早可追溯至东晋,自东晋建都建康,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江西成为中原士族南迁的主要定居地,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兴学重教蔚然成风。东晋陶侃等人濡染翰墨,成为江西文化史上早期的书法家,唐代钟绍京,宋代的黄庭坚、元代的饶介,清代及近现代时期,江西书法家数量没有宋、元、明三代那样多,但却涌现了一些富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书法家,如八大山人、李瑞清、陶博吾等,他们是江西书法的奠基人,也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当代以来,书法的应用性在电脑的冲击下大大降低,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手写的内容越来越少,这种现状下,书法艺术则和绘画等艺术一样,正慢慢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形式的存在。毛笔逐渐被束之高阁,进而演变为一小部分艺术家的专业、一部分书法爱好者的爱好。
近年来,在以推动书法创作、加强理论建设、培育新苗、扶植新人为己任的书协组织的带动下,全国掀起了书法学习的热潮,书法展览,书学讨论会等书法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2011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学校书法教育从此开始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书法家协会、书法院等社会团体的展览和教育部的政策好比两只无形的手在强有力的推动着中国书法的进步。拥
2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西省也抓住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省书法家协会积极作为,紧跟全国步伐,开展了系列书法教育实践、普及活动,使得江西书法进入空前繁荣期。 1、成立专业培训机构
江西书法曾经辉煌过,但是当代以来,逐渐没落,在全国书法
的影响力逐渐下降。江西省书协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本省书法爱好者的书法水平,经过细致调研后,我们发现社会各行各业有大批习书之人,苦于没有人指导,不懂临习古人法帖,更无书法传统可言,基本上处于“自由体”阶段,把写“毛笔字”当作书法,或者重视轻巧,轻视理论;学校书法教育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全国现在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合格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
2011年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审时度势,成立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培训总部设在省会南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会书法培训和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以缓解社会上书法培训力量的不足,提高江西省书法师资水平。其办学宗旨是弘扬中国书法传统,促进江西书法繁荣发展,扩大江西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形成书法品牌。 2、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清朝郑观应 《盛世危言·女教》中认为:“将中国诸经列传训诫女子之书,别类分门,因材施教。”可见,明确倡导“因材施教”由来已久。概而言之,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施行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其要旨是,尊重受教育者,给受教育者自我选择的自由。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按照不同书法水平开设书法
3
基础班、书法高研班、书法精英班、国学班、中小学师资培训班,每个班级授课内容和授课教师均有所区别,例如基础班,主要面对基础较弱或者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授课内容也相对较为浅显易懂,主要讲授如何临帖、书法简史等基础知识。授课教师为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担任。高研班主要面对拥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授课内容也转变为临帖与创作、经典法帖赏析等内容。授课教师为高校书法专业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很尊重教师的地位,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亲、师”的说法。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培养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书法的学习亦是如此,与学校文化课学习有所不同,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需要展示出来的,所以开始书法学习时更加偏重引导示范。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聘请的老师们首先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经常在全国书法展览中获奖的高校教师,示范教学是他们在教学第一阶段经常运用的方法,在示范过程中,结合对多种书法文化现象的阐释,对经典法帖的理解与表现,让学生了解书法不是单纯的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书法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让学生们了解书法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随着学习的慢慢展开,学生的临帖、创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正如《礼记·学记》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注重书法家的国学修养
4
2015年5月20日,江西省首届国学班开班,此次国学研修班聘请了国内十余位在文学界、艺术界享有盛名的大家,课程内容涵盖音乐、美术、文学、历史、古代汉语等诸多门类。活动一出便引来巨大反响。为什么要学习国学?什么是国学?书法与国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说法尚不统一,范围窄一些的,认为国学即经学。有些甚至认为只有儒学、六艺才是国学。而广泛的国学定义,则认为国学即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以及由此繁衍的文化体系,经、史、子、集皆在其中。从《光明日报》开僻的“国学”专栏可以看出,《光明日报》是赞成宽泛的国学定义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皆应视为国学。无论侠义还是广义,书学都应包括在国学之中。从周开始,孩子八岁入小学,习六艺。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书”即基础课之一,此时的“书”即包括“认字”和“书写”两个方面。而隋唐以后,小学则主要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主要内容是文字的产生、构成、音读以及不同情况下所表达的不同意义。这就是书学诞生的土壤。就书学本身而言,不仅包涵了文字学、音韵学的内容,而其中更张扬着儒、释、道的精神内涵。蔡邑用阴阳学释读书法,孙过庭用“和而不同”求之义理,黄庭坚论“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都是用经学理解书法的。完全可以说,书法是国学开放的奇葩,它的根在国学,它的营养靠的是国学的液汁,它的花朵,则辉耀着国学的神采。没有国学,书法则成无根之木。更重要的是,书学在国学中处于源头的位置。文字的诞生是文明的觉醒。文明借助文字得以发展,而文明的发展又促使文字逐渐成为一门学问:文
5
字学和书学。所以,国学的发展,要借助书学得以支撑。书法之于国学,则又处于基础之地位。由此可见国学学习的重要性,要想把字写好,就要懂点国学,要用文化来涵养书法。
4、普及推广书法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的开始,它为书法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契机,也使今后书法传承、保护的责任与任务变得更加重大和艰巨。为了更好普及传承中国书法,繁荣江西书法,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动作为,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江西省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翰墨薪传”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从2015年3月底开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江西省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截止目前,江西省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已经走进南昌、抚州、吉安、赣州、宁都、景德
镇、宜春等地市,听众人数超过5000人。2015年5月,江西书协
与吉安市教育局达成培训协议,由江西书协派出专家为吉安市全市中小学书法教师展开为期一周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启动也标志着“翰墨薪传”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在全省的全面展开,共培训学员200余名。这两个活动项目开展保证了活动的纯公益性,没有收取学员任何费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及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6
2008年至2014年6年间,江西省中国书协会员从90余人到311人,省书协会员从1700余人到2671人;6年间共举办书法展览、培训活动近100余次;入展获奖人数年年攀升,2013年全省先后有407人次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先后有76人加入中国书协;2014年先后有164人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37人具备加入中国书协的条件,这一时期江西书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回望历史,江西书法从一股涓涓细流,发展成为当今一种学习的浪潮,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三个阶段。2008年后江西书法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主要得益于江西拥有一支积极向上的书协领导班子,一支勤奋好学的书法队伍,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滕阁秋风劲,赣江旭日红。从古代的黄庭坚,八大山人,再到现当代的诸多后辈名家,江西书法一脉相承,古今相传,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厚重一笔。根植于传统的深厚的人文大沃土,沐浴着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东风,在中国书协党组的关怀下,江西书法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我们将继续秉承着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书法水平的理念,在团结奋进书协班子的领导下,乘风破浪,稳步向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