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2022-06-17 来源:布克知识网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林伯强 何晓萍

3

  内容提要:由于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稀缺性,现在开发能源资源对未来使用者福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影响。本文采用ElSerafy的使用者成本法对中国油气资源耗减的估计结果说明,在近几年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中国油气资源耗减的成本在快速增加。征收资源开采税可以反映资源的耗减成本,纠正目前能源资源价值低估和能源价格扭曲,使价格能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CGE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对油气开采行业征收20%以下的资源税,宏观经济负面影响并不大,但它顾及稀缺性资源耗减问题对后代福利的影响,从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资源耗减 资源税 经济影响

一、前言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2006年,人均煤炭资源拥有量为世

①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Π15左右。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

济快速发展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是增长特点,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能源需求的迅速上升(林伯强等,2007)。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及消费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进程中,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能源资源开采利用的外部性主要体现为环境污染和资源耗减。能源在生产、运输和消费各阶段会不同程度地损害环境,产生外部环境费用,这一外部性已受到重视,而且相应的治理政策措施不断出台。然而,资源耗减的成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常常被忽略。主流的常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你用多了,我就少了;这代人用多了,下代人就少了;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考虑将来不发达国家的能源稀缺问题。因此,资源稀缺有很强的经济外部性,但它的外部性影响往往被低估,政府“修正外部性”的作用非常重要。

能源分配的代际问题更为复杂。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资源的压力很大。下一代人是否有足够的能源支撑现代化生活,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当代人手中,代际之间的能源公平取决于当代人的偏好。现在的能源价格和投资决定会影响资源损耗率,从而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依目前的能源状况看,如果现在没有处理好代际之间的公平,后代的能源负担不堪设想。

因此,能源资源耗减的外部性不仅减少当代人的福利,更容易减少后代人的福利。解决能源外部性必须正确理解:外部性源于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上的“失灵”,修正外部性主要是政府如何协助解决“失灵”问题。政策不当会进一步扭曲市场,放大外部性问题。因此,对于经济转型国家,确立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能源战略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如何减少资源耗减的速度,这一问题越

3 林伯强、何晓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361005,电子信箱:bqlin@xmu.edu.cn。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论意见,文责自负。

①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94

2008年第5期

来越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部门的关注。恰当的政府管制对政策和制度设计有很高的要求。除了保证市场有效运行,政府应该尽量使用经济手段来解决能源外部性问题,有效的资源税则是解决资源耗减的重要经济手段。对于合理有效地开采利用能源资源以保证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能源资源耗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多大,或者开采不可再生资源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以及如果在资源定价中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将对宏观经济会造成何种影响,还缺乏深入讨论。对上述问题给出合理回答,必要而又迫切,这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二、自然资源耗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土地、劳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不重视经济增

长中日趋突出的资源约束。在讨论经济增长时,一般假定所有生产要素投入不会耗尽,或者耗尽时有其它替代来使用。当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时,这一假定不再有效。大部分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不可再生。在未发现新储量或有替代资源保证的情况下,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被开采投入使用,意味着要考虑其最终枯竭的前景。也就是说,现在对可耗减资源的开采利用有未来的机会成本,即资源耗减的成本。随着资本积累和劳动增长,有限的自然资源势必日益稀缺。最初,在现有技术调整范围内,还可以通过使用更多资本和劳动来替代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一旦这种调节达到现有技术下要素替代的极限,自然资源最终将构成经济增长的瓶颈(罗浩,2007)。由于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现在开发利用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不仅应考虑它现在的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时间安排和开发计划不同,资源耗减引起的成本也不同。

资源耗减问题的理论研究,以霍特林(Hotelling,1931)论文为经典。霍特林以“社会价值”来判断开采可耗减资源的合理性。资源边际产出的社会总价值是为了得到该单位产出的社会意愿支付价格,这一价格减去边际开采成本就是社会净价值。其主要结论是霍特林法则,它说明了资源不可再生性对资源价格的影响:即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价格也不等于边际开采成本,两者的差额(社会净价值)是稀缺租金(霍特林租金)。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社会最优开采路径上,霍特林租金的增长率等于利率。后来的研究者重新考察了模型的假设条件,如边际开采成本固定或下降、需求弹性或贴现率变化、市场垄断结构和技术进步等等。Hartwick(1977)曾指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条件下要维持消费水平不变,只有把不可再生资源开采所得全部净收入投资于生产性资本(producedcapital)。在国民收入中考虑可耗减资源的机会成本,即核减资源耗减价值,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研究,但广泛的讨论是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度量研究大量出现(ElSerafy,1981,1989;Repettoetal.,1989;UnitedNations,1998,2000;WorldBank,1995),一些资源耗减价值的计算方法被相继提出,如净价格法(netprice)、净租金法、使用者成本法(usercostapproach)、净现值法(Changeinvaluemethod)、交易价格法(transactionprice)、替代成本法(replacementcost)和持续价格法(sustainabilityprice)等。

然而,目前就资源耗减对国民经济指标进行修正的,主要仍限于联合国(UnitedNations,1998,2000)、世界银行(WorldBank,1995)、世界资源研究所(Repetto,1989)等国际组织及美国、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并不考虑资源开采的耗减问题,全部开采净收入被看成国民收入,结果资源耗减越多国民收入越高。考虑资源耗减的成本不仅对正确核算国民经济重要,对制定资源税也有意义。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在税收设计中考虑了矿产资源的耗减成本,从而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一些重要的原因使资源耗减成本的定量分析存在困难,如:能源资源的国有或垄断经营引起市场结构的扭曲或无效,从而缺乏有效市场来传递有关资源价值的信号;资源经济可采储量随技术和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储量无法确定,加上政策

95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和经济环境变化等其它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变得更为困难。

各种分析方法中,持续价格法和替代成本法都涉及到未来资源耗尽后可替代资源的选择和估计,分析难度和偏差随之增加,因而很少被采纳(VonAmsberg,1993)。交易价格法需要资源探明储量的交易价格信息,均衡状况下资源资产的交易价格等于储量的发现成本。现实中,企业通常选择开发新储量而非出售全部资源资产,因而也很难用于资源价值的一般分析。净现值法以各年资源净收入贴现值之和作为资源当期价值,当期价值变动为资源耗减,该法需确定未来各期矿产资源价值,但这些数据难于获得或不够可靠。因此,除了确定贴现率、储量和开采年限,研究者往往还需要关于现在和以后的资源开采成本、资源价格的信息。

净租金法以资源开采的优化模型为基础(Hotelling,1931)。在资源净价格(价格减边际开采成本,即霍特林租金)增长率等于利率的假设条件下,资源耗减价值等于霍特林租金与开采量的乘积,主要问题是租金增长率等于利率的基本假定能否成立。此外,开采边际成本不易得到,应用中常以平均成本来代替,这样就与净价格法(Repettoetal.,1989)无异。净价格法以经济利润(价格减去平均开采成本)取代霍特林租金,是净租金法的近似算法。由于平均成本更容易获得,在文献研究中更常见。问题是,除了生产函数的特定情形,边际成本一般大于平均成本。净价格法将全部资源开采的剩余作为耗减,而不考虑资本的正常回报,造成对资源耗减价值的高估。此外,净价格法、净租金法都以完全竞争市场为条件,这一点也常受到垄断扭曲的挑战:垄断企业(如国有垄断)的低效生产会造成高成本,市场垄断力量(如OPEC)会造成价格扭曲;前者意味着净价格低,从而低估资源耗减,后者因资源租金中还包含垄断租金,从而高估资源耗减(Hartwick&Hageman,1993;Neumayer,2004)。使用者成本法最早由ElSerafy(1981,1989)提出,其思想源于霍特林(1931)的“经

(EconomicRoyalty)和Hicks(1946)的(SustainableIncome)。理论上它是福利经济济租”“可持续收入”学动态框架下资源资产的经济折旧,折旧就是现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对未来使用者造成的机会成本,即使用者成本,资源开采净收入在扣除使用者成本后的剩余才是能够无限维持的消费水平。El

(1+Serafy(1989)假定有限开采期内各期开采净收入为常数,得出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为1Π

n+1r),其中r和n分别表示贴现率和开采期。如果n或r很大,使用者成本都将很小。使用者成本法中不含边际成本参数,因此不必担心会因使用平均成本而产生估计偏差;也不要求资源租金增长率与利率相等的假定成立。

实际上,净价格法、净租金法、使用者成本法和净现值法等,都是以各期资源资产价值的变动来计算资源耗减价值,主要区别在于假定条件不同。虽然在技术上有困难,但对于考察资源耗减的必要性,没有多少争议,分歧在于计算的方法。如果经济是完全竞争和动态优化的,那么答案就很简单并且是唯一的(Hartwick&Hageman,1993;Neumayer,2003),问题是现实往往偏离于理想假设。如果承认资源租金增长率等于利率的假定成立,净现值法就可以转为净租金法;如果认为利率和各期净收入均不变,净现值法又可以简化为使用者成本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减问题,国内的研究十分有限,高明辉(2007)、唐智和(2005)分析矿产资源价值时采用了净价格法。李国平(2004,2007)以使用者成本法研究了中国煤炭资源、陕北油气资源耗减问题。

三、中国油气资源开采的使用者成本

对于分析资源耗减问题,好办法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假定条件最少,二是数据比较容易获得

(Repetto,1989)。本文利用使用者成本法(ElSerafy法)估计中国油气资源耗减,基于下列原因:第一,ElSerafy法并非以动态优化模型为基础,不含资源最有效定价的假定,因此不要求资源租金增长率与利率相等。Neumayer(2004)指出,如果无法保证所用数据来自一个沿最优增长路径发展的96

2008年第5期

经济体,那么最好采用不含最优假定的方法。第二,对于资源开采量和可采储量都变化的情况,ElSerafy法通过调整剩余开采年来反映;第三,经验研究表明,相对于净价格法,ElSerafy法的计算结果比较稳定,与净租金法的估计更接近,也符合资源资产经济折旧的分析框架(Hartwick&Hageman,1993)。第四,ElSerafy法只将部分资源租金作为耗减,其余作为经济中可持续的真实收入,从而避免了高估资源耗减的问题。

(一)ElSerafy的使用者成本①

ElSerafy(1981,1989)把开采不可再生资源在有限服务期内各年净收入Rt分成两部分:可持续的永久真实收入X(希克斯收入)和资源开采的使用者成本(R-X)。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每年应进行等于(R-X)的投资,使累计投资每期都产生可持续的收入X。设n为资源剩余可采年限(有限服务期),有限期内各期净收入Rt的贴现值之和等于无限可持续真实收入X贴现值之和:②

11Rt+Rt+1+…+

1+r1+rn

Rn+t

11=X+X+…+

1+r1+rn

X+……(1)

假设每期净收入Rt不变,方程(1)可简化为:

(1+r)n+1-11+rR=Xn

rr(1+r)

(2)

则ElSerafy的使用者成本为:

R-X=R・(1+r)n+11(3)

那么,1-XΠR为资源开采的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用d来表示:

(4)

(1+r)n+1

  根据(4)式,资源开采的使用者成本由贴现率(利率)r和剩余可采年限n决定。如果n很长或

d=r很大,d都将很小。计算表明,当n大于50并且r大于0106时,使用者成本不超过净收入的5%。

1图1可以直观地说明这一点。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r=∞或n=∞中任何一个条件成立,使用者成本都将为零。前者意味着只注重眼前消费而完全忽视后代福利,后者意味着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不会枯竭。大部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把资源开采全部净收入计入国民收入,至少暗含了其中一种假设③。另一方面,如果贴现率为零,全部净收入都成了使用者成本,这又忽视了从资源开采得到的真实收入,夸大了资源耗减。

开采净收入Rt为:

R(Q)=(Pt-AC(Qt))・Qt

(5)

  其中,Pt是资源价格,AC是平均成本,Qt是每期开采量,由(4)和(5)可得到

使用者成本R-X为:

1(Pt-AC)Qt(6)

图1 ElSerafy使用者成本(作者据ElSerafy法绘制) (1+r)n+1

  采用(4)式来估计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d,只需贴现率、资源剩余可采储量和目前开采量的数据(后两个指标的比率即n)。采用(6)式来估计使用者成本R-X,一个问题是净收入数据

①详细讨论请见ElSerafy(1981,1989)。

(1+r)n。②此处假定每期净收入在期初获得。ElSerafy(1989)指出,如果收入在每期末获得,使用者成本为R-X=R・Π

③只有资源耗减问题不存在时,耗减成本才可能为零,这时的开采量由边际收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决定。

97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可能不容易得到或不十分可靠。此外,使用者成本法对参数r和n的选择很敏感,而r的选择也较为主观。关于这一点,ElSerafy(1989,2002)指出,该法主要用于对企业开采行为的事后分析(expostapproach),以前的贴现率(市场利率)是可知的,只有用来分析未来资源耗减时,才会有主观选择贴现率的问题;分析者也可以根据长期市场利率的变动对r作定期调整。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往往同时考察几个贴现率下的情形,对比不同的结果。n是资源静态储量与当年开采量的比率指标,表示今后各年维持与基准年相等的开采量时资源的剩余可采年限。对于资源新发现量的问题,ElSerafy(1989)建议,可通过逐年调整来反映资源储量的动态变化。

(二)估计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使用者成本估计中国油气资源耗减的成本d时,需要获得中国油气资源可采储量、年开采量、贴现率。由前两个指标可以计算剩余可采年限n,即资源剩余可采储量除以年开采量。由于ElSerafy法对贴现率r的选择比较敏感,而发展中国家的贴现率一般高于5%(Neumayer,2004),本文采用6%—12%之间的几种贴现率来对比分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可采储量和开采量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

鉴和BP发布的数据。

图2 中国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与净收入之比 图3 中国天然气资源使用者

成本与净收入之比 

中国石油资源的估计结果说明(图2):从1980年到2006年,石油资源的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

的比例总体上呈缓慢递增,并且水平相对比较高。即使以12%的高贴现率来看,d的范围是918%(1984)—2216%(2006);如果贴现率采用6%,d在3013%(1984)—4616%(2006)之间。中国石油资源储量不大,剩余可采年限不足20年,这是使用者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

天然气资源的估计结果说明(图3):相对于石油资源,天然气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d低很多。对于10%以上的贴现率,历年d均不足2%(因数值很低,图中省略贴现率10%和12%的情况)。以贴现率为6%的情形看,d的范围为013%(1993年)—812%(2006年)。原因在于,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尚在起步阶段,开采量较低,剩余可采年限相对较高(40年以上)。

不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从2003年开始,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d都在增加,2006年达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大值。这说明,中国近几年在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油气资源耗减的成本在增加。

(三)基于使用者成本的油气资源开采税

由于中国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资源开采有使用者成本,它是一种代际之间的外部性。可持续真实收入理论认为,应将资源开采净收入的一部分(即使用者成本R-X)用来投资,以获得可持续发展。按使用者成本征收资源开采税,是获得投资的一个简单办法,还可纠正上述外部性问题。因此,需要估计税率的合理范围。资源税按从价税设计,根据(6)式,以单位使用者成本与

(P・资源价格之比(R-X)ΠQ)可得:

(P-AC)1(7)Tax=n+1・P(1+r)  首先,需要计算油气开采的单位净收入P-AC:油气资源价格P减油气开采平均成本AC。中98

2008年第5期

国天然气井口价明显低于同等热值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原油价格也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因此,本文采用原油和天然气的国际市场价格,以更真实地反映资源价值。对于天然气,目前没有统一的国际价格,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参考石油价格进行倒算,本文用LNG到岸价(Japan,CIF)转换为天然气价格作为国际价格。LNG和原油价格(Brentdated)均来自BP公布的数据。

国际上的油气开采成本一般包括取得成本、发现成本(勘探开发成本)、生产操作费。由于国内外对油气成本的分类与构成不同,国内现有统计数据中很难获得油气开采成本的详细数据。研究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两种估计方法:一是按12—18美元Π桶的油气成本区间,①估计油气资源耗减成本的范围;二是以现有统计资料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产品销售成本”指标作为油气开采成

②本。两种方法都可能有某种偏差。对两种估计比较后发现,第二种方法得到的单位油气成本除了2006年达到2318美元,其它都在12—18美元范围内。鉴于国际上油气成本普遍上涨,而国内原油成本远高于国外,这一估计即使有偏差,基本也在合理范围内。再考虑到第一种方法猜测程度更大,设定情形更多,对研究却无太大改进,因此采用第二种方法。在这一部分,油气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均为原油和天然气经热量转换之后的综合指标,二者相除得到油气资源综合可采年限n。单位开采成本AC也是热量转换后每桶油当量的综合指标。石油和天然气之间替代性较强,并且经过热量转换后两者的价格变化趋势和水平都很接近,因此作者认为合并计算是合理的。油气成本原始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鉴。部分主要结果如下(图4—5,表1)。

图4 油气使用者成本与净收入之比(d)图5 油气使用者成本与净收入之比(d)

  

油气资源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之比d(图4)介于单独计算石油和天然气的结果之间,这并不意外。与原油资源相比,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开采水平低,可供开发年限长,部分抵消了石油资源的快速耗减。从使用者成本与资源价格之比看(图5),1998年有一个明显回落。1998年,世界石油价格从每桶19109美元猛跌至12107美元;天然气价格从0114美元降低到0111美元,但油气开采成本(1116美元左右)基本不变,导致资源开采净收入大幅降低;在可采年限(19年左右)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者成本降幅更大,因此使用者成本与价格之比明显下降;随着1999年石油价格迅速回升,这一比例也随之提高。无论是d还是Tax,从2003开始都呈上升趋势,这与前文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单独分析结果一致。从单位使用者成本看(表1),1998年降至低谷,此后基本呈上升趋势,并从2003年加快上升。如果按12%的高贴现率估计,2006年油气资源的单位使用者成本大约是每桶3197美元,分别占净收入和资源价格的1110%和616%;按6%的贴现率估计,每桶油当量的使用者成本则高达11159美元,分别占净收入和资源价格的3212%和1914%。

①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原油成本在10—17美元Π桶,近几年还有所上升,2004年一体化国际石油公司在美国的勘探和开发成

本平均达16180美元Π桶(BAS,2005)。冯红霞(2002)估计,国内平均原油成本一般为12—18美元,一些老油田在20美元以上。②产品销售成本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过程中的实际成本,该指标不包括期间费用,即不含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与国际油气成本指标较接近。

99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表1

中国油气资源使用者成本的估计①

使用者成本(2006年价)

(美元Π桶油当量)

使用者成本与净收入之比(d)

(%)

01062512321230102917331330123212

01081612221420142011231420162213

0112619111091691411189181110

使用者成本与资源价格之比(tax)

(%)

0106121212193161011171817151914

0108719819215618121512101315

0112313414112312613517616

年份1994

199719981999200220042006

贴现率010621703117016121235101618811159

01081173212101411151315241698105

01120173110901190171117721223197

四、征收油气资源开采税的宏观经济影响②

目前,文献研究中就资源稀缺性对资源价格的影响,讨论更多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本文以下

部分将通过构建中国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分析在考虑油气资源稀缺性后征收资源开采税的宏观经济影响。

CGE模型以Arrow2Debreu的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明确定义了经济主体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能够反映多部门、多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关系,揭示比局部均衡模型或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更广泛的经济联系。第一个CGE模型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Johansen,1960)。此后,CGE模型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经济政策模拟和分析的标准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税收、国际贸易、收入分配、能源环境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发CGE模型(李善同、翟凡,1997),近年来CEG模型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也开始增多。

(一)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社会核算矩阵(SocialAccountingMatrix,SAM)是构建CGE模型的数据基础。它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加入机构等账户扩展而成,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系统交易流向的方阵。SAM对“商品”和“部门”进行了区分,目的在于允许多个部门生产同一种商品,即允许同一种商品生产存在不同的生产技术。传统的SAM包含六个账户:部门、商品、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金)、机构(家庭、企业、政府)、投资-储蓄以及国外部门。账户的行表示收入,列表示支出。根据复式记账原则,每个账户的收入必须等于支出,即行和与列和相等。对于每一个行为主体,每个部门行向量中各元素之和(总收入)等于相应列向量中各元素之和(总支出),即表示该行为主体的预算约束。

本模型以中国2002年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中国能源社会核算矩阵,将42个部门合并整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燃煤电力、燃油燃气电力、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电力、二氧化硫减排、污水减排和固体废弃物减排15个部门。构建SAM所需的数据基础,主要来自200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环境年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对因统计口径差异及统计误差等造成的SAM不平衡,采用跨熵方法(CrossEntropyMethod)进行平衡。

①为节省篇幅,本表只列出部分年份的主要结果。

②本研究采用的CGE模型由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构建。

100

2008年第5期

  (二)模型结构

以上述SAM为数据基础所构建的中国能源环境CGE模型详细划分了能源产业,并借鉴JianXie(2000)对污染物减排的处理方式,将减排活动作为一个衍生生产部门纳入CGE模型,从而对能源环境问题进行模拟分析。

模型结构如图6所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是经济中的能源生产部门,各部门的生产活动由“能源投入”“、其它中间投入”“、劳动”“、资本”和“减排”五种投入构成,形成国内总产出。产出一部分用于出口,一部分供给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市场也向国外进口商品。一般而言,国内生产的商品和进口商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本研究采用阿明顿总供给来反映这种性质。污染排放产生于中间投入消费和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对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为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排放。

图6 CGE模型结构 

(三)函数设定

本研究采用嵌套式固定替代弹性

(ConstantElasticityofSubstitution,CES)函数描述经济的生产活动和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两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可写成:Y(L,K)=

ρρ1-ρ

(α)K-)1Π-。其中,σ=+(1-α为L

1+ρ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与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相比,CES生产函数更具有一般性质。当ρ→-∞时,σ→0,CES生产函数退化为昂惕夫生产函数;当ρ→0时,σ→1,CES生产函数退化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另外,CES生产函数的齐次性和替代弹性为常数,大大减少了对生产函数的假定条件限制。CES函数还可进行多层嵌套,这些特性增加了CES函数在实际建模中的实用性。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的嵌套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

图8 效用函数结构 

图7 生产函数结构 

101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四)情景模拟及结果

根据前文分析,中国油气资源的开采有使用者成本。使用者成本是现在开采可耗减资源对未来使用者造成的机会成本,是一种代际之间的外部性。从可持续真实收入的观点出发,资源定价中应考虑使用者成本,以反映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减性和稀缺性,从而纠正这一外部性问题。从政策角度看,简单的办法是征收资源开采税(从价税,以使用者成本与资源价格的比例计算)。资源税对经济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利用CGE模型可以就资源开采税对整个经济的宏观影响进行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贴现率不同时,油气资源开采的使用者成本与资源价格的比例不同,即资源开采税的税率不同。因此,本文在6%、8%、12%等三种贴现率下,根据第三部分的分析,按各贴现率对应的18%、12%和6%的税率(Tax值)情形进行了政策模拟。由于CGE模型标定到2002年,因

此模拟也采用当年的估计值。我们主要关注征收资源开采税对GDP、进出口、就业以及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到,在18%、12%和6% 表2征收油气资源开采税的宏观经济影响三种税率情形下,征收油气资源开采税对资源开采税(从价税)18%12%6%GDP、就业、进出口、单位GDP能耗和污染(贴现率)(0106)(0108)(0112)物排放的影响都比较小。原因可能在于:一是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油气资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较低(2002年油气合计占1916%),目前约20%左右,单独对油气资源征税的宏观经济影响不大;二是单独对油气资源征收资源税,油气成本上升,促进经济主体对煤炭能源的替代,造成整体影响较低;第三,本文的资源税仅考虑了资源稀缺性,即资源耗减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因此在贴现率为6%—12%的给定条件下,税率均不足

GDP(%)

-0197-1107-0174-0127-0114-0188-0135-0171-0159

-0166-0173-0150-0118-0111-0161-0124-0156-0141

-0133-0137-0128-0109-0106-0131-0112-0140-0122

出口(%)进口(%)就业(%)

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

20%,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这个税率不算高。此外,中外油气成本的分类口径不同,本文采用

的“油气开采行业产品销售成本”指标,可能高于实际油气开采成本,这样可能低估资源租金和使用者成本,使资源开采税率比较低。最后,考虑到现行人民银行存款利率水平,以6%—12%的贴现率来设计资源开采税率,所得到的应该是比较保守的估计结果。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使用者成本法定量分析了现在开发资源对后代福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表

明,中国石油资源的使用者成本比较高,自1980年开始缓慢上升。以12%的贴现率看,使用者成本占资源开采净收入的比例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217%上升到2006年的2217%;天然气的使用者成本相对较低,但从2003年开始也在增加,2006年为0178%。如果按照6%的贴现率计算,使用者成本还将大幅提高。

①虽然以2002年的估计值进行模拟,但事实上,这三种税率情形与各年份使用者成本与资源价格之比估计值的平均值十分

接近,因而具有一般意义。第三部分的估计结果显示,2000—2007各年Tax平均值,在6%、8%、12%的贴现率下,也分别大约对应于18%、12%和6%的情形;从整个考察期1991—2006年看,除去1998年这个异常点之后,各种贴现率下Tax的年平均值也与模拟取值十分接近。

102

2008年第5期

从油气资源的综合情况看,1998年开始油气资源的使用者成本保持上升趋势,并且从2003年开始加快上升。到2006年,开采一桶油当量油气资源的使用者成本为3197美元,占净收入的1110%、资源价格的6163%;如果按照6%的贴现率计算,则分别达到11159美元、32115%和19136%。这说明,中国近几年在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油气资源耗减的成本在快速增加。

从宏观经济影响看,开征资源税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资源税将直接提高资源开采企业的生产成本,间接影响其它生产企业的要素成本,继而最终影响到进出口和就业;另一方面,税收提高了资源价格,促进了油气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抑制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

利用CGE模型,对征收资源税的宏观经济影响的政策模拟说明,开征资源税对GDP、进出口、就业、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等宏观经济变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本文根据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所设计的资源开采税率均在20%以下,征收资源税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小。所考察的各类宏观经济变量中,征收油气资源税对出口影响最大,对GDP的影响次之。征收18%的较高资源税,出口下降1107%,而6%的低税率仅使出口下降0137%;征收18%的资源税,GDP将下降0197%,如果税率为6%,则GDP下降约0133%,其它宏观经济变量的下降幅度更低。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对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考虑资源耗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真实国民收入的影响。征收资源税,一方面可以反映资源耗减的机会成本,消除资源价格的低估和扭曲,使价格能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在油气资源基本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情况下,征收资源税也有利于减少国有垄断石油企业的垄断租金及因垄断获得的超额利润,使企业自觉改进低效生产,提高稀缺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进一步说,还可以用国有垄断资源企业的部分利润有针对性地补贴消费者。对于竞争激烈或存在过剩产能的钢铁、水泥等下游行业,短期中单个企业很难通过提高价格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只能通过提高效率等措施来内部消化增加的成本。国际经验表明,日本和欧洲的能源税负较重,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相对较轻。如对汽油征收的税率,日本为120%,英国73%。德国260%,法国300%,美国只有30%(孟丽、尚可文,2007)。能源重税政策并没有降低日本、欧洲等国的生产竞争力和增加社会问题,反而使其能源效率远远高于美国。资源税在发达国家已逐渐成为利于资源和环境的绿色生态税收,目的主要在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征收资源税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都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当然,本研究只考虑了油气资源的稀缺性,还没有考察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在资源价格中同时考虑资源稀缺性和环境外部性(即环境税问题),把资源税提高到应有的水平上,应该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冯红霞,2002《国内外油气成本对比分析和油田成本控制方法探讨》:《石油化工技术经济》,第4期。高明辉等,2007《矿产资源损失价值核算及实例研究》:《中国矿业》,第1期。林伯强,2007《中国能源问题和能源政策选择》:,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

林伯强、魏巍贤、李丕东,2007《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第2期。李国平,2007《陕北地区油气资源价值的折耗分析》:《统计与决策》,第1期。

李国平、吴迪,2004《使用者成本法及其在煤炭资源价值折耗测算中的应用》:《资源科学》,第5期。李善同、翟凡,1997《一个中国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3期。罗浩,2007《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经济研究》,第6期。孟丽、尚可文,2007《中外石油税制对比分析及政策改革建议》:《税务与经济》,第6期。唐智和、张天柱,2005《石油企业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研究》《环境经济》,第5期。

Carsonetal.,1994,“AccountingforMineralResources,IssuesandBEA’sInitialEstimates”,SurveyofCurrentBusiness74,4,50—72.

103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ElSerafy,1981,“AbsorptiveCapacity,theDemandforRevenue,andtheSupplyofPetroleum”,JournalofEnergyandDevelopment,8.ElSerafy,1989,“TheProperCalculationofIncomefromDepletableNaturalResourcesinEnvironmentalAccounting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AUNDP—WorldBankSymposium”,WorldBank,Washington,D.C.,10—18.

ElSerafy,2002,“The’ElSerafy’MethodforEstimatingIncomefromExtractionandItsImportanceforEconomicAnalysis,ASynopticPaper,Revised”,Arlington,Virginia.

Hotelling,H.,1931,“TheEconomicsofExhaustibleResourc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39,PP137—175.Hicks,J.R.,1946,ValueandCapital.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Hartwick,1977,“IntergenerationalEquityandtheInvestingofRentsfromExhaustibleResources”,AmericanEconomicReview,67,5.HartwickandHageman,1993,“EconomicDepreciationofMineralStocksandtheContributionofElSerafyin:‘TowardImprovedAccountingfortheEnvironment’”,WorldBank,Washington,D.C.PP211—235.

JianXieandSidneySaltzman,2000,“EnvironmentalPolicyAnalysis,AnEnvironmental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ApproachforDevelopingCountries”,JournalofPolicyModeling,22,4,PP453—489.

Johansen,Leif.1960,AMulti2SectoralStudyofEconomicGrowth,Amsterdam,North2Holland.

JudyClark.BAS,2005,“Industry’s2004Finding,DevelopmentCostsSoar”,Oil&GasJournal,05—16.

Neumayer,2004,“Doesthe’ResourceCurse’HoldforGrowthinGenuineIncomeasWell”,WorldDevelopment,Volume32,10.RepettoR.etal.,1989,“WastingAssets,NaturalResourcesintheNationalIncomeAccounts”,WashingtonD.C.,WorldResourceInstitute.

UnitedNations,1998,“The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anOperationalManual”,NewYork,UnitedNations,PP45—78.

UnitedNations,2000,“The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NewYork,UnitedNations,PP245—321.VonAmsberg,1993,“ProjectEvaluationandtheDepletionofNaturalCapital,AnApplicationoftheSustainabilityPrinciples”,EnvironmentalDepartment,WorldBank,.

WorldBank,1995,“WorldBankDevelopsNewSystemtoMeasureWealthofNations”,Washington,D.C.,WorldBank,5—20.

ChineseOilandGasDepletionCostsandMacroeconomic

ImpactsofResourceTax

LinBoqiangandHeXiaoping

(ChinaCenterforEnergyEconomicsResearchatXiamenUniversity)

Abstract:Becauseofthescarcityofnonrenewableenergyresources,theircurrentexploitationshaveimpactsonbothfuturegeneration’swelfareandsustainableeconomicdevelopment.ApplyingtheusercostapproachdevelopedbyElSerafy,weestimatedthedepletioncostsoftheChineseoilandgasresources.TheresultsindicatethatwhileChinaintherecentyearsacceleratedutilizationofoilandgasresources,theusercostsfromtheirexploitationhavebeengreatlyincreasing.Imposingresourcetaxtoreflectscarcityinresourcepriceswillcorrectthecurrentundervaluationofenergyresourcesanddistortionofenergyprices.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CGEmodelindicatesthataresourcetaxunder20%onoilandgaswillnothavelargenegativeimpactonmacro2economy.Theresultsalsoshowthatresourcetaxcouldtakeintoaccounttheimpactofenergyresourcedepletiononfuturegeneration’swelfareandwillhavegreatsignificanc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KeyWords:ResourceDepletion;ResourceTax;EconomicImpactJELClassification:C530,D430,D480

(责任编辑:唐寿宁)(校对:晓 鸥)

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