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01-30 来源:布克知识网


【摘 要】本文认为,要进一步推动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科学发展,必须科学界定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范围,把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培育,确立“以纯碱扩张产业规模,以氯碱提高产业档次”的战略新思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关键词】盐化工新材料;科学界定;主导产业 ;新思路;新理念

江苏省淮安市岩盐资源十分丰富,盐化工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已形成了由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农用化工、日用化工、橡胶制品等门类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化学工业体系。但在发展中也存在认识上误区等方面问题,本文就进一步推动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科学发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界定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范围

盐化工是指利用盐或盐卤资源,加工成纯碱、烧碱、氯气、氢气等基础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基础,下游产品不断延伸的盐化工产业格局,产业链基本上是“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在纯碱、烧碱、氯气、氢气等基础化学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可获得制药、日化等化工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由此可见,盐化工是指以盐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盐化工新材料特指以盐为主要原料的化学产品及其延伸产品,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新化学材料。淮安市的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不但包括以盐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而且还包括不是以盐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几乎涵盖了淮安市所有的化学工业,显然这样界定过于宽泛。这种划分既无科学依据,也不利于发挥淮安市资源禀赋优势和体现淮安市盐化工特色。因此,

我们认为需要重新界定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范围,以彰显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特色。

二、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理应成为第一主导产业

我国盐化工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目前国内外对以盐化工产品为主要上游原材料的产品需求量猛增,许多化工产业投资者纷纷把目光转向盐化工产业开发,这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难得历史机遇。从淮安市自身条件看,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有其独特优势。

1.岩盐资源丰富。岩盐是淮安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1300亿吨,不但储量大,而且盐的品质高,分布也相对集中,便于开发利用,因此开发潜力大效益高。另外,芒硝也是淮安市的重要矿产之一,目前已探明资源量270亿吨,为华东地区之冠。丰富的岩盐资源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区位交通独特。淮安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贴近盐化工产品主干市场。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盐化工产品需求最大的地区,盐化工新材料的市场空间很大。世界化工业发展主要有两种成功模式:或紧靠原料产地,或是建在靠近市场的发达地区。而淮安既是原料产地,又处在我国产业基础雄厚、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经济最发达地区,真可谓“得天独厚”。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资源。另外,淮安市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我国的南北交通枢纽之一。京沪、同三、淮连、宁徐、宿淮盐、宁淮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公路运输十分便利。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盐河“五改三”的入海水道已经通航,

“通江达海”的水运优势更为明显。铁路运力也在不断提高。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大大降低了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成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大优势。

3.产业基础较好。随着淮安市培育五大千亿元主导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盐化工新材料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也集聚一批人才,特别是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建成面积已达74.1平方公里,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条件。

4.相对优势明显。盐化工产业与纺织、电子等工业门类相比较,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且财税贡献突出。无论是按主导产业选择的罗斯托基准,还是按赫希曼基准或区域优势基准,淮安市选择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都是正确的。淮安市发展盐化工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盐化工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和产业的高关联度高带动性,都是淮安市其它产业无法相比的。如某产业可能因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等外部原因,不确定因素增多;又如某产业区位没有优势,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发展空间有限。因此,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理应成为淮安市第一主导产业。

三、确立“以纯碱扩张产业规模,以氯碱提高产业档次”的战略新思路

盐化工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以及与石化工业的联合是当今世界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精细化工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区域盐化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应在国家化学工业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向国际、国内两

个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华东市场为切入点,利用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契机,以现有企业为依托,走盐业和盐化工业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结合淮安市实际,应确立“以纯碱扩张产业规模,以氯碱提高产业档次”的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新思路。

1.以纯碱扩张产业规模,实现总量的扩大,解决产业总量偏小的问题。一是提高纯碱产量,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以台玻集团、井神盐化和华尔润等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实施台玻集团200万吨纯碱、井神盐化180万吨纯碱等项目,推进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盐碱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到“十二五”末,纯碱规模超过400万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纯碱生产基地。二是延伸纯碱产业链,进一步扩张产业规模。纯碱主要下游产品为硼砂(四硼酸钠)、红矾钠、氧化铝、合成洗涤剂、日用玻璃制品、肥皂、平板玻璃、硅酸钠(包括偏硅酸钠)、合成洗衣粉、三聚磷酸钠。从中选择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重点产品,依托现有企业或招商引资,政策扶持重点项目开发。同时,注重品牌效应,科学规划,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2.以氯碱提高产业档次,实现质的提高,解决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提升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的规模水平。世界盐化工中的氯碱产业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是氯碱与石化工业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将是氯碱及有机氯产品等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我国拥有氯产品200余种,主要品种70多个。无机氯产品主要有液氯、盐酸、氯化钡、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钠、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等数十个品种;有机氯产品以PVC(聚氯乙烯)为主,其他主导产品还有环氧化合物(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光气系列产品(TDI(甲苯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甲烷氯化物、含氯中间体(氯苯和硝基氯苯、氯乙酸、氯化苄、氯乙酰氯、氯化亚砜)等;另外还有近100种农药产品。淮安市以安邦电化、清江石化等企业为依托,以100万吨氯

碱规模为支撑,加快发展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耗氯类盐化工新材料。利用光气、硝酸与氯碱产品的综合优势,寻求发展MDI、TDI等产品,提升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的规模水平。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淮安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在减弱。另外,随着城区的扩大,原本在城外或城郊的盐化工企业进入了城区,城市建设与盐化企业发展的产生了矛盾,环境安全、公共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盐化工骨干企业虽然经过巨大努力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与建设环境友好社会、淮安市建设生态市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地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循环经济思想破解盐化工发展困局,促进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1.强化节能减排。盐化工基本上属于高能耗、易污染行业,节能减排是盐化工企业生存之本,也是其转型升级的基础,节能减排工作必然贯穿于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抓好重点企业用能。大力推广使用和消化吸收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深入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二是落实好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奖惩制度。加强节能降耗监测、统计、分析和企业能源计量等基础工作。建立市级重点耗能盐化工企业动态监督跟踪检查机制和用能评估制度。加强节能执法,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促进企业高效清洁生产。促进盐化工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模式转型。在重点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四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禁止投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利用节能减排与资源能源的约束机制,

研究制定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方案,加大对使用明令淘汰的工艺、技术和用能设备等违法用能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小盐化工企业。

2.加快园区建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盐化工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在现有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理念,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集约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与生产、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步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地把市区安邦等化工企业迁出市区,解决工业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双赢”,加快建设生态市的步伐。

3.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是单纯产业链条的延伸,而是用生态链条将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思想在盐化工产业发展中应用不但前景广阔,而且对破解目前盐化工产业发展困局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一个氯碱企业,上电石、PVC、塑钢型材等项目,仅仅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不能称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是靠项目的罗列延伸产业链,而是首先解决自然资源减量化,把好源头,其次是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链网内再利用、再循环,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排放和污染。因此,有必要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分析纯碱和氯碱两个产业。纯碱和氯碱同属盐化工,皆以氯化钠为资源的产业。基于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念和原则,构建新型纯碱生产工艺(此工艺的关键技术清华大学化工系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将纯碱和氯碱工业耦合,即可减少原料盐的消耗,同时可以减少烧碱的产生量,从而解决目前纯碱工业存在的废水排放、以及氯碱工业中氯和碱不平衡的问题。新法纯碱的生产过程,将令企业头疼的副产品氯化铵变成了氨气和市场紧俏的氯气,不仅节约了自然资源,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困扰纯碱、氯碱行业的

难题。新法制碱可以与传统工艺共存发展,与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诞生新型产业链网。同时氯碱行业面临更多新机会,出现更多资源整合的新型产业链网。在新的产业组合中,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形成相互共生的产业网络,有利于企业减轻环保压力负担,显现成本优势,增加市场竞争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打破传统行业的界限,进行必要的关联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