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0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8:50

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乡土中国社会的特性。农民作为社会主体,对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作为农村出身的学生,对此深感自豪。过去对家乡的村子没有太多的感触,但在阅读完《乡土中国》后,我回想起家乡的乡土社会确实具有共通性。

在农村,土地是生命之源。从播种到收割,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土地。幼时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最难忘的是播种玉米和秋收时抱麦子。北方割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辛勤与坚韧。母亲心疼我,未让我参与割麦,转而教我挖苦菜。土地神奇之处在于,无论播种与否,它总能生长出各种植物。苦菜作为自然生长的植物,挖取并不费力,是乡下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非典时期,母亲不信任菜场的菜种,我便开始外出挖苦菜,那段时间,家里足足吃了一个月的苦菜。乡下生活简单朴素,自给自足,家家户户都有井水,种植梨树、沙枣树等,柴火取自葵花杆和玉米棒,逢年过节时买糖果、新衣裳即可。可见,土地孕育了生命,村落形成有其必然性。

费孝通先生分析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包括小农经营、水利灌溉合作、安全保卫以及土地平等继承等。我生长的村子正是基于水利灌溉和安全保卫的需要,人们聚居一起。在特定的时节,如打麦场、绞玉米和刨籽瓜时,人们会就近合作,这被称为“变工”。这种合作方式并非基于商业交易,而是基于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体现了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东西方性格的差异可以从乡土社会中找到答案。在乡土社会中,人们强调的是交情,而非权利争执。这是现代人性格形成的摇篮,也是影响中国千年文化的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中西方的主要区别在于差序格局的不同,即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划分。西方社会重视团体和公私分明,而中国社会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亲疏远近。

中国的本色是乡土,但现代社会正发生着变迁。土地的有限性限制了乡村人口的增长,一些人选择离开农村,追求城市生活。这不仅是社会性质的改变,也是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费孝通先生强调,乡土社会依赖经验,人们无需计划,传统的生活方案足以依赖。

展望未来,希望土地依然能滋养生命,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我们都在追寻更好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让我们不忘初心,珍惜传统,面向未来。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