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转码可能存在排版等问题,敬请谅解!以下文字仅供您参考: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本章复习 1.2017 年 5 月 1 日 12 时,中国南海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
一艘渔船停靠在岸边,小
明说:“看,我家的休渔船是静止的。
”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B )
A.行走在岸边的游客
B.旁边的休渔船
C.岸上爬行的螃蟹D.太阳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 B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
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 2 000 m 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
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出现这种
情况是因为( D )
A.子弹头速度很小
B.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C.子弹头速度为零
D.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同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
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
中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1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6.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 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7.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人物,他本事特别大,书中记载他一个跟斗云运动“十万八 千里”。
“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是__5.4×107__ m;
如果一架“波音 737”飞机以 1 000 km/h 的速度飞完此路程,则需要__54__ h。
8.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方牌的含义是__此地到东门桥的距离为 15 km__,圆 牌的含义是__此路段允许车辆最大速度为 30 km/h__。
如果有一车按此牌要求行车,则最快 此车__0.5 h 后到东门桥。
9.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 里程表盘如图所示。
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80__ km/h,约等于__22.2__ m/s。10.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的
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
从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289__ min,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__100__ km/h。
(结果取整数)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
里程/ km上海…18:000蚌埠22:0722:154842济南03:0403:12966北京08:00……1 46311.小明平时骑自行车上学,有一次从家里到学校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
(1)3~5 分钟这段时间小明相对于地面是__静止__(选填“静止”或“运动”),6~8 分钟这段时间以__自行车__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
(2)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2.25__ m/s。
12.一列长 210 m 的列车以 36 km/h 的速度匀速驶过长 1 400 m 的铁路桥,求: (1)列车的过桥时间是多少?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3)车上一乘客在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解:(1)列车过桥时通过的距离为 s1=1 400 m+210 m=1 610 m, v=36 km/h
=10 m/s,由
v=st得列车过桥的时间为
t1=sv1=110610m m/s
=161 s;
(2)列车全部在桥上时需要通过的路程 s2=1 400 m-210 m=1 190 m;由 v=st得:时间 t2=sv2=11019m0/sm =119 s;
(3)车上乘客从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就是乘客经过大桥所用时间,由 v=st得列
车上的乘客经过大桥所用时间
t3=sv桥=110400m m/s=140s。
答:(1)这列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161 s;
(2)这列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 119 s;
(3)列车上的乘客观察到他在大桥上的时间是 140 s。313.[一辆小车以 2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 0.6
s 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 滑行 52 m 后车停止运动。则: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2)在滑行 52 m 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1)由 v=st可得,0.6 s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 v1t1=25 m/s×0.6 s=15 m;
(2)汽车在滑行 52
m 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2=st22=45.24m s
≈11.8 m/s;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行驶的路程:s 总=15 m+52 m=67 m,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行驶的时间:t=0.6 s+4.4 s=5 s,
车的平均速度:
v=st=657m s
=13.4 m/s。
答:(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车运动的距离是 15 m;
(2)在滑行 52 m 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1.8 m/s;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13.4 m/s。
1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 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 2 s 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1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 P、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 4 s,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 甲、 v 乙,P、Q 间的距离为 s,则( D )4A. v 甲> v 乙,s=16 m B. v 甲> v 乙,s=8 m C. v 甲< v 乙,s=16 m D. v 甲< v 乙,s=8 m 16. (多选)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 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D)
A.两同学在 t=10 min 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 4 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 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 2 倍 17.如图所示为小明描绘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记时开始时,即 t=0 时,甲的速度是__15__ m/s,乙的速度是__0__ m/s。
(2)第 3 s 时,甲的速度是__15__ m/s,乙的速度是__15__ m/s。
(3)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做__匀速直线运动__、__加速直线运动__。5(4)在 3 s 时间内,__甲__物体运动的路程较长。
(5)图中两线相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__。
18.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 10 s 内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从第 2~4 s 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_增大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汽车在第 4~6 s 这段时间内共前进了__60__ m。1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 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 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 km( C )
A.所用时间为 2.4 h B.所用时间为 2.6 h C.平均速度为 48 km/h D.平均速度为 50 km/h 2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 v1 匀速驶完前一半路程,又以 v2 匀速驶完后一半 路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v21v+1vv22__。6
声明:本网内容收集自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网站所有。